互聯網藥品信息證書編號:(蘇)-經營性-2020-0005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
蘇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03-2025 3g3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師支持:北京易歐陽光律師事務所
中醫四診法是中醫學的基本診斷方法,包括望、聞、問、切四個方面。中醫四診儀則是在現代科技的基礎上應用于四診法的儀器設備,旨在提高診斷的客觀性和精準度。
中醫四診儀,融合了大量現代科技成果以及眾多中醫專家的臨床經驗,將中醫舌診、面診、脈診、問診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醫診斷信息客觀采集與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健康狀態辨識、健康狀態干預調整建議、療效評估、慢病管理等覆蓋中醫醫療與預防保健體系各層面的技術服務。
中醫四診法是中醫學的基本診斷方法,包括望、聞、問、切四個方面。中醫四診儀則是在現代科技的基礎上應用于四診法的儀器設備,旨在提高診斷的客觀性和精準度。
中醫四診儀的具體結構和組成可以根據不同型號和品牌而有所差異,但通常包括一系列傳感器、儀器和軟件系統。以下是中醫四診儀可能的主要組成部分:
望診部分:
高清攝像頭: 用于拍攝患者的舌苔、面色、眼底等部位的圖像。
光源系統: 提供足夠的光亮度,確保攝取到清晰的圖像。
圖像處理單元: 對拍攝到的圖像進行處理,如放大、對比度調整等,以便醫生更清晰地觀察患者的特征。
聞診部分:
麥克風: 用于采集患者的呼吸聲、咳嗽聲等。
聲音處理單元: 對采集到的聲音進行放大、濾波等處理,以便醫生分析患者的病情。
問診部分:
智能問診系統: 包括語音識別系統和自然語言處理系統,用于收集患者的口述信息。
患者信息數據庫: 存儲患者的病史、癥狀等信息,方便醫生查閱。
切診部分:
脈搏檢測儀: 通過電子脈搏檢測儀器記錄患者的脈象信息,包括脈搏的頻率、節律、力度等。
生物傳感器: 用于監測患者的生理參數,如體溫、血壓等。
數據處理與顯示:
中央處理器: 對從各傳感器獲得的數據進行整合和處理。
顯示屏: 顯示患者的各項檢測結果和相關信息,供醫生參考。
用戶界面:
操作面板: 提供給醫生的交互界面,用于設定儀器參數、查看結果等。
軟件系統: 包括圖像處理軟件、聲音處理軟件、問診系統等,用于整合和分析數據。
中醫四診儀主要應用于中醫診斷的輔助工具,通過現代科技的手段提高診斷的客觀性和精準度。其適用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輔助中醫診斷: 中醫四診儀可通過圖像、聲音、數據傳感等方式收集患者的生理信息,提供客觀的輔助診斷數據,幫助中醫醫生更全面、準確地判斷患者的病情。
遠程醫療: 中醫四診儀的數字化特性使其能夠在遠程醫療環境中應用。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接收患者的圖像、聲音和數據信息,進行遠程診斷和治療指導。
教學和研究: 中醫四診儀可以用于中醫教學和研究領域,幫助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診斷的能力,同時為中醫研究提供更多的客觀數據支持。
慢性病管理: 在慢性病患者的長期監測中,中醫四診儀可以提供定期的生理參數監測,幫助醫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個性化的治療和管理。
體檢和健康管理: 中醫四診儀可以用于體檢和健康管理,通過多種生理參數的檢測,幫助個體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中國古代一些醫籍中也記載了某些“試驗診法”,如以“想不想吃餅”試測胃氣;以小承氣湯試探燥屎;以尿液上有浮膜,其味甘甜,驗消渴病;以口嚼黃豆不覺其味,或痰沉水底驗肺癰;以服酸梅湯后腹痛得減,驗寄生蟲;以喜按,拒按驗痛之虛實;以尿染紙或帛觀察其癥;以刺手指節,出白粘液,驗疳積等。
古人早就有把脈象形狀變為直觀圖形的愿望。宋代許叔微(1079-1154)曾繪仲景脈法36圖;公元l241年,學者施發在《察病指南》中將自己手指切脈的脈搏感覺,繪成33幅圖形。明代張世賢的《圖汪難經脈訣》(1510年)等,都企圖用模式或示意的圖形,來說明脈象的性狀。這些醫書的陳述皆為語言描寫和推測,運用比喻和言詞刻劃,對脈搏波進行狀述和分類,如浮、沉、伏、數、遲、緩等等。但那時候缺乏最起碼的儀器設備,無法顯示脈搏波的波形。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些古代的研究—直沒有得到進—步發展。
我國“康熙乾隆盛世”(1700年)以來的社會封閉,故步自封,信息阻塞,對世界工業革命末做出任何反應。文人學者熱衷于科舉功名和經院式考證古籍醫典,雖有爭論和分歧,而真理的判別標準不是實踐卻是以古代經典為準,引經據典,墨守成規,毫無建樹。300年來中醫與西醫差距越來越大。
現代西醫好在有多種診斷設備,而中醫幾乎是赤手空拳。舉個比方講,武藝高超的武林高手與手持沖鋒槍的現代士兵相比,就一般而言現代士兵是要占上風的。1700年,英國人魯濱孫旅行到中國看到清王朝人口數億擁兵百萬但是武器落后,就不禁說道:“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三萬名德國或英國步兵,加上一萬名騎兵,只要指揮得當,就能打敗中國的全部軍隊。”(《魯濱孫歷險記》英國丹尼爾.笛福寫于1719年,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388頁)。作者在書中借魯濱孫而說的這番話,不幸地預言中了1840年鴉片戰爭清王朝軍隊的失敗。
中醫發展遲后危及中醫存亡,由于傳統的中醫診斷方法存在著較大程度的主觀經驗性和模糊性,實有必要借助現代測試儀器比如四診儀,延伸醫生的感官,使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更加客觀化、精確化,這也是中醫發展當務之急。